今伤寒六、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者,是肾水为胃阳所竭,水既不能制火,则火上熏于目,而眸子朦胧,为之不了了也,此热结神昏之渐,危恶之候也。程知曰:阴邪在腹,则阳不得入而和阴,为腹痛;阳邪在上,则阴不得入而和阳,为汪琥曰:『尚论篇』皆以风寒二邪,分阴阳寒热。
程应旄曰:阳明为病,本于胃家实。此三阳合病不必悉具柴胡证,而当用柴胡之一方有执曰:三阳俱见病,而独从少阳小柴胡以为治者,太阳、阳明之邪微,少阳近里而里证见,故从少阳一于和而三善备也。
虽其证似缓于发热脉沉,而危殆尤甚焉。少阴病,咽痛不愈,若剧者,咽中为痛所伤,渐乃生疮,不能言语,声音不出,所必然也。
发汗后表已解而腹满者,太阴里虚之胀满也。虽外无阳证,惟身微热,内无满痛,祗大便难,亦为热实,故曰:此为实也。
一云:昼日明了,暮则□语如见鬼状。用葱白而曰白通者,通其阳则阴自消也。
经云:四肢者,诸阳之本也,阳盛则动,故手足躁扰,捻衣摸床也。盖初起无头痛诸表证也,此头痛是二、三日后呕咳而厥所致,非因头痛致呕咳而厥也。